如何赢得建筑竞赛?获奖比赛的剖析
“大约一年以前,我们拼命工作,尽最大努力想出一个能够在 eVolo Skyscraper Competition 中一举夺魁的方案。下面的内容是关于我们如何成功获奖,以及我们想分享给大家的一些小贴士和见解,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”
▍目标
每年由 eVolo 杂志主办的摩天大楼竞赛大概是最盛大、最知名的征集建筑想法的竞赛了。在这个竞赛中连天空都不再能限制你的想象力,很开心能够参与其中。有时对于计划参加竞赛类型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,像我们这次,你需要大笔一挥推销你的想法,而也有时候需要关注预算要求、对细节精益求精,每一次都需要不同的方式。
每次参加一个新项目都是对思维的一次有益的锻炼,会对你的技能和未来的创造力有所提升,但恐怕参加竞赛的最大价值是,仅仅是通过研究竞争对手们的项目,看看别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想法,就能够学习到大量新事物。有时,了解了是什么打败了你而获胜,会让你大开眼界。为了能够进入最佳的精神状态,你的目标应始终是要赢。如果连你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能够赢得头名,那评委怎么有可能相信呢?
▍团队
一些人可能更喜欢独自工作,但毫无疑问,建筑是一项团队运动。我们强烈地感受到,能够征求聆听他人的意见是创造最佳结果的重要一环。我们三个波兰人,来自不同的大学,交换期间在离家700英里(1126540.8米)外的米兰偶然遇见,此前也从没有合作过,这一次能合作如此之好真是让人惊叹。
▍想法
整个过程中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轻而易举地找到正确的概念。显然,没有任何捷径能够让想法呼之欲出,每个项目各有不同,有时最好的概念来自于意想不到之处。
团队工作是我们找到想法的重要助力。在确定最终的概念前我们大概交换了几十张草图的想法。一个关于承载氦气球的摩天楼的简单想法迅速发展,超过了最初的设想,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本想放弃它然后再换个方向一起推进。而气球这个方向已经能够激发一些有趣的问题,也就发展为我们最终的方案。
如果这个气球不是一个静态装置而是可折叠的,根据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的会怎么样?如果这个机械装置能过被轻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?
那这样能解决什么问题呢?谁会使用这样的装置呢?最后,一个有关个人体验的关键问题浮出水面:这样的方案能够作为现今越来越的自然灾难的解决之道吗?
随着这些问题的解答,设计的其他部分也逐渐落地。建筑的最终形态是我们的想法的直接产物——例如,因为结构需要可折叠,我们研究了给了我们启发的日本折纸工艺,建筑顶部凸起来的部分能够让气球最大化等等。同样我们应用了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切削工艺。
像上面提到的这些想法有些听起来完全不合常规,甚至是在图纸上就感觉如此,但当我们再回去想参加的什么类型的竞赛的时候——这个竞赛就是在寻求未来的摩天大楼,因此我们不能害怕跳出固有思维大胆畅想。我们所做的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一种思想实验,但我们坚信如果设计的影响只是会引起对于某一问题的警醒,即使它很概念化,却依然能够表达出很多含义,并与真实世界的经历产生联系。
这篇文章更像是案例研究而不是指导,但我们认为当你着手完成你们的竞赛方案时,有一些事情值得考虑。通常当你陷入瓶颈需要帮助时,向更有经验的同事、导师甚至是朋友寻求建议并非坏事——但要记住项目始终要保持初心。如果你开始于一个强大的概念,最好是保持简单,这样它会尽可能清晰。如果你添加太多细枝末节的东西,你可能会削弱设计的冲击力然后最终冲淡它。如果你加入太多别人的想法,项目最终会变成一种拼接产物,嫁接了各种不同的想法,或是围绕着主题的不同想法的拼贴。当你请教时大多数建筑师会很乐意提供解决方法。但建议终归是建议,最终你还是应该掌控你自己的方案。
▍执行表现
再好的想法如果没人能看懂你的图也会被忽视。任何重要竞赛的评审团都需要评阅上百份作品,所以你只有短暂的一瞬间去吸引他们的注意。这就是为什么在做最终展示文件及出每一张图时,让我们的基本假设清晰且容易被识别(在我们看来对任何项目而言都是如此)是最主要的目的。
当然,透视图、分析图和平面图需要看起来干净,并展现出一定水平的技能和视觉感受力,但最重要的是这些图能够讲出设计的故事。你们都知道这个基本道理,它看起来很简单但可能会很棘手。毕竟,负责出这些图纸的人已经连续多天讨论并起草方案,对其了如指掌。这会导致要么认为一些事情理所当然,而没有足够突出重点;要么展现了太多不必要的细节,最终混淆了观者的关注力,分散了他们对于核心要点的关注。最后你只能画有一定量特定尺寸的图纸。为了避免他们变得混乱而让人看不懂,你需要明确优先级。
这一环节找来团队外的人能有很大帮助,我们自己就是这样做的。当一个并不了解我们的方案前期情况的人,看到我们图纸草稿时能立刻明白我们的方案,我们就知道自己在正确的路上(至少在表现方面是)。
在最后的想法上——当到了表现环节,最好不要过度受困于你的表现工具。只要它们没有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你,用何种方法就没有区别——你完全可以用任何方式来成功且有效地表达你的设计想法(当然也包括手绘)。
▍作者
由来自波兰的青年建筑师 Damian Granosik, Jakub Kulisa and Piotr Pańczyk 撰文。做竞赛的时候他们还是在校学生,现在已经取得了硕士或学士学位,在继续他们的欧洲美国主要建筑事务所学习前都曾工作或实习过,同时他们依然在坚持不懈追求他们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热爱。
版权声明:未经授权,不得转发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competitions.archi/competition/how-to-win-architecture-competition-anatomy-of-a-winning-entry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