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EasyRef」妳以为妳在做 Data,其实妳可能只是在做人家的 Metadata

爱评为什么会在红极一时之后,落到两次被人收购,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这篇文章要谈的是这一点。

像爱评这样由盛而衰的例子,其实在网路创业圈一直如此新陈代谢。过去大家都会用各种角度来讨论,像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转变啦、资本市场的变化啦、大咖切入把小咖挤掉啦,但这阵子我有个比较不一样的想法:

妳以为妳在做 Data,其实妳可能只是在做人家的 Metadata
— Quote Source

如果真是如此,你在做的事可能很危险,一下子就会被 scope 更大的新服务取代掉。

来看看不同领域的几个例子。

Google Maps 吃掉美食介绍

过去我们肚子饿了,想找好东西吃,通常会先搜寻,看看有没有美食部落客写文介绍;但是这些美食文大都落落长,照片和文字一堆,但真正重要的资讯是少的。

我常开玩笑讲说,这年头只要会拍照写字,就可以自称美食部落客;找间餐厅还得要从大量照片和文字堆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,甚至是洞见,真的不容易。

然后有人做了餐饮食记分享平台(例如 Yelp 或爱评网),找餐厅变得方便一点。这些平台同时汇集较多人的评鉴和评论;有更多人给意见,通常大家也会觉得比较安心。

然后 Google Maps 推出新功能,把这些都吃掉。

我现在找餐厅都只看 Google Maps 上的资讯,不但可以快速查看美食照片、菜单,还能看评价与星等,或是查看营业时间、餐厅是不是还在营业(很多部落格食记都是写后就没更新的旧文,餐厅倒了也不会反应在文中)。

决定要去了,也能直接透过 Google Maps 打电话订位、导航过去。要是哪一天 Google Maps 也能直接线上订餐付费,我也完全不惊讶。

原本 Google Maps 只是地图,但其实外出用餐这种事和地图是高度相关的,因为餐厅就是分布在实体空间中,本来就是地图上的重要组成资料。

所以,针对餐厅产生的各种 data,包括餐饮相片、菜单、价位、消费方式、食记、评鉴、营业时间、营业状态等 data,全部整合到 Google Maps 里之后,原本的 data 就会变成 metadata。

Google Maps 一旦整合了这一切,能够发挥的价值差异化就出现了,用户就会觉得 Google Maps 的服务体验更好;像 Yelp、爱评、美食部落客食记的价值感,以及其资料的可用性,相对就大幅降低了。

结果当然就是用户用脚投票,一支 Google Maps 走天下,不再回去用相对难用的老方法。

Yelp 在去年发表第三季财报的隔天,股价大跌了 32%;原因是广告主不再青睐,一整季都没有增加新的广告客户。广告客户会跑掉,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失去用户。


另外一些例子

还有很多你辛苦制作的 data,变成其他平台 metadata 的例子,我再试举几个,就不一一仔细分析了,大家一定一看就懂:

- 社群游戏厂商如 Zynga 在 FB 上做游戏,结果帮 FB 吸引很多新用户来偷菜;这些人游戏玩腻了却留下来跟朋友哈啦,然后 Zynga 就被 FB 一脚踢开;

- 媒体在 FB 粉专拼命贴新闻导流,很多人因此把 FB 当成新闻入口网站,从此不去媒体网站。 FB 一调降触及,媒体流量就惨跌;

- 大小商家靠 LINE 官方帐号和 LINE@ 撒讯息发好康,让 LINE 除了通讯之外也变成生活好帮手,用户更爱用;然后 LINE 官方帐号和 LINE@ 大整合、大涨价,商家行销成本暴增。

案例还可以一举再举,苦主名单还在不断增加中。


危机与转机

一个生意要能持续下去,重点是在于提供了什么独特的价值,他人无法取代。

正在创业的各位朋友,如果用这个角度,来重新检视自己在做的东西,会不会可能只是其他人的 metadata 的话,大概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危机(或机会)在哪。

搞不好可以找到更好的富爸爸来买呢,就不用找街口这种等级的了。

调查问卷

「EasyRef」我们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,比设计院有意思,但比 996 苦多了

「EasyRef」我们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,比设计院有意思,但比 996 苦多了